×

Loading...
Ad by
  • 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: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&行业导师!
Ad by
  • 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: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&行业导师!

看看王蒙是怎么烧柴的. 烧就得有股宗教般的感情, 不用管什么乐理啦, 手法啦....

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行 板 如 歌

王 蒙

柴科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。

当然与50年代的唯苏俄是瞻有关系。但是对于苏俄的幻想易破——也不是那么易——对于柴科夫斯基的情感难消。他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的分了。他之容易接受,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。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,清新自然,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,多彩多姿。比如«花的圆舞曲»,比如«天鹅湖»,比如钢琴套曲«四季»,比如小提琴曲«旋律»,脍炙人口。家喻户晓,浑如天成,了无痕迹。它们令人愉悦光明,热爱生命。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。没有他,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!

他的另一些更加令我倾倒的作品,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,美丽的痛苦,深邃的感叹。他的伤感,多情,潇洒,无与伦比。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,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,这种风格像是——我只找到了——苏东坡。他的乐曲——例如第六交响曲«悲怆»,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,苍茫而又缠绵,缛丽而又幽深、温柔而又风流……再听下去,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,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。他能自解。艺术 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,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。摆脱了也还忧郁,忧郁了也要摆脱。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,悲怆是一种深沉,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。而美是一种照耀看人生的苦难的光明。悲即美,而美即光。悲怆成全着,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。悲与美共生,悲与美冲撞,悲与美互补。忧郁与摆脱,心狱与大光明界,这就产生了一种摇曳,一种美的极致。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。人生苦短,人生苦苦。然而有美,有无法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。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,至少是感到了安慰,感到了怡然。这就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。

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,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,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,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,呼吸着这样的乐曲,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,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。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。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,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,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。你好像看到了一个含泪又含笑的中年妇人,她无可奈何却又是依依难舍地面对着你我的生存境遇。是的,摇曳,柴科夫斯基最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的音乐的摇曳感。有多少悲哀也罢,有多少压抑也罢。他潇洒地摇曳看表现了出来,只剩下了美了。这就是才华。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,是一种酒,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,成就了美的云霞。它是上苍给人类的,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。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。拥有了这样的礼物,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。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,珍惜生命,珍惜艺术,珍才华,珍惜美丽,珍惜光明。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。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 不了,在火里不会燃烧,在水里也不会下沉。这最后两句话是一首苏联革命歌曲的标题。原谅那些毫无美感但知道整人的可怜虫吧,他们已经够苦的了。

我的惹祸的«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»中,我描写了林震与赵慧文一起听«意大利随想曲»。«意大利随想曲»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潮汐般的,波浪般的摇曳感与阳光灿烂的光明感。人生太多不幸也罢,浮生短促也罢,还是有了那么迷人,那么秀丽。那么刻骨,那么哀伤,有时候却又是那么光明的柴科夫斯基的音乐。那是永久的青春的感觉与记忆。这能够说是浪漫么?据说家们是把柴科夫斯基算做浪漫主义作曲 家的。1987年我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看到了柴科夫斯基的故居,在佛市郊区,在灌木丛下有一个白栅栏。可惜只是驱车而过罢了。缘止于此,有什么办法呢?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。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。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里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,莫扎特 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,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……只有柴科夫斯基,他抒的是我的情,他勾勒的是我的 梦,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。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热爱文学,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地你吃掉我。我吃掉你。我相信美的强大,柴科夫斯基的强大。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。普希金。莱蒙托夫的抒情诗的传统和屠格涅。契河夫的抒情小说的传统。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。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。我喜欢——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。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,只有在这种风格中,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,爱情的滋味,痛苦的滋味,艺术的滋味。柴科夫斯基是一个浓缩了情感与滋味的作曲家,是一个极其投入极其多情的作曲家。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,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。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——如歌的行板了。循环往复,优郁低沉,而又单纯如话,弥漫如深秋的夜雾。行板如歌云云虽然只是意大利语-Andante Cantabil口的译文,但其汉语语词也是幽美,符合柴科夫斯基的风格。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,题目就叫的口歌的行板»,这首乐曲是我的主人公的命运的一部分,也就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。冯骥才说是他本来准备用“如歌的行板”为题写一篇小说的,结果被"抢”到了头里。有什么可说的呢?大冯!你与柴科夫斯基没有咱们这种缘分。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来。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,我把柴科夫斯基看做自己的偶像与寄托。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。虽然年华老去,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,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,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……又有什么方法!如果夜阑人静,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«歌的行板»,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蒋过的泪水。只要还在人间,你就不会完全麻木。于是你感谢柴科夫斯基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Report

Replies,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:

  • 枫下拾英 / 乐韵书香 / 【柴可夫斯基是一个时代的旗帜】为庆祝岛主登基5天,呼唤老迷冬眠归来,老大特约点名上传的老柴交响第五,列宁格勒交响乐团,穆拉文斯基版(附转载的介绍)
    第一乐章


    第二乐章


    第三乐章


    第四乐章


    及时下载,听后删除,保护版权,人人有责

    柴科夫斯基,e小调第五交响曲 (转载自宏恩网站)

      作于1888年。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,柴科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,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“西欧派”的色彩。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,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,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“命运”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,这些对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。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:“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,到对命运发生怀疑,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,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。” 1888年, 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:“我虽然还不很老,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,身体极容易疲倦,精神不比往常。无论弹钢琴,还是夜里读书,都感到非常吃力。”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,曲中所体现出来的“与命运斗争”的主题,或许与此有关。

     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:

      第一乐章 行板,转朝气蓬勃的快板,奏鸣曲形式。行板, e小调,4/4拍子的序奏开头,单簧管呈现凝重、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,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。 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“命运”,但它只是微弱、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。进入主部以后,转成生气蓬勃的快板,富有节奏感的旋律,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。

      第二乐章 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,D大调,12/8拍子,三段体。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、伤感,充满期盼与憧憬。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。

      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,A大调,3/4拍子,圆舞曲,三段体。 摒弃了传统的谐谑曲而使用圆舞曲乃是柴科夫斯基的新尝试, 以艳丽的旋律为中心的梦幻式圆舞曲,给予听众一种飘渺的感觉。

      第四乐章 终曲, 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,回旋奏鸣曲形式。序奏为E大调,4/4拍子,实际上是全曲“中心旋律”的大调形式,开始是弦乐合奏,接着在弦乐器以三连音装饰之下,管乐合奏庄严地呈现。此乐章庄严、雄壮,仿佛在高唱“战胜悲哀”的凯歌一般,又以人类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命运而告终。

    • 厚礼收下,赐良马1匹!
      • 好马!
        只要不是“的卢”就行! :))
        • 11, "只要不是“的卢”就行! :)) " ??
          这是什么马种?:DD
          • 刘备初到荆州时,赵云斩张武夺“的卢”献刘备,先有的卢救主,又有辛弃疾一句"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"而名扬天下,但最后刘备还是死于的卢, ,,,
            • 噢原来是那匹跃身跳上悬崖的马儿?当时刘备被敌军追赶至绝地。。。
              • 正是“马跃溪潭,三跳救主”的一段佳话,,,,
    • 这个版本相当的可以!!!看来俄罗斯的作品还是俄罗斯人演绎最纯!!!严重期待把SYM-4&6也搞上来!!!
      • 岛主发话,不可不办,但身不由己,且容我几小时,今晚午夜之前,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这个烧柴计划的重大举措
    • 尽管有人给老柴戴上被包养的Hat(有人砍柴砍到丧心病狂),然而,这个作品,不论从欣赏的角度,还是从内涵来说,要比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有价值的多!第3乐章的圆舞曲,让舞者的脚步感到沉重,第4乐章宣言般的行板,有些悲壮,有些无奈,有些精疲力尽。。。
      • 结论慢下。。。待列位达人细品再说。。。
        • 要理解以大师烧柴烧出火一般的热情,,,,
    • 依本岛拙见,最佳是第二乐章。。。列位高朋腋下如何啊?啊~~!
      • 对不起岛主,在下最喜欢第一,第三和第四,,,惭愧,,,,
        • 哟~~~,看来从前有人忽悠成功了。。。敝岛现在尤其特别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乐章。。嘿嘿~~是不是因为是慢板,所以容易细细鉴别其中的奥妙?。。。
          • 忽悠无关,最关键是岛主棋高一着,据说欣赏慢板需要更多的体会和关注,没有一定的积累比较地难,这也是在下努力提高的地方,,,
    • 第二乐章中部的激情段,是一个亮点~。。。仿佛是静夜里的思索,时而心潮澎湃,不能自己,但又不得不克制。。。此乃老柴内心的斜照!故为敝岛所爱。。。
      • 谢岛主执教, 在下正在认真领会中,,,
      • 敝岛;喜爱激情中的克制,不喜欢那种一发不可收拾的那种。。。
        • 好一个"激情中的克制",想必岛主既是在性情中享受,也在世俗中闯荡,,,既有丰富的内心世界,也有善于掩饰的社交理性,非常了得,,,,
          • 此乃敝岛努力学习之中的啊~!
    • 看看王蒙是怎么烧柴的. 烧就得有股宗教般的感情, 不用管什么乐理啦, 手法啦....
      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行 板 如 歌

      王 蒙

      柴科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。

      当然与50年代的唯苏俄是瞻有关系。但是对于苏俄的幻想易破——也不是那么易——对于柴科夫斯基的情感难消。他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的分了。他之容易接受,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。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,清新自然,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,多彩多姿。比如«花的圆舞曲»,比如«天鹅湖»,比如钢琴套曲«四季»,比如小提琴曲«旋律»,脍炙人口。家喻户晓,浑如天成,了无痕迹。它们令人愉悦光明,热爱生命。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。没有他,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!

      他的另一些更加令我倾倒的作品,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,美丽的痛苦,深邃的感叹。他的伤感,多情,潇洒,无与伦比。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,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,这种风格像是——我只找到了——苏东坡。他的乐曲——例如第六交响曲«悲怆»,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,苍茫而又缠绵,缛丽而又幽深、温柔而又风流……再听下去,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,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。他能自解。艺术 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,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。摆脱了也还忧郁,忧郁了也要摆脱。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,悲怆是一种深沉,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。而美是一种照耀看人生的苦难的光明。悲即美,而美即光。悲怆成全着,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。悲与美共生,悲与美冲撞,悲与美互补。忧郁与摆脱,心狱与大光明界,这就产生了一种摇曳,一种美的极致。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。人生苦短,人生苦苦。然而有美,有无法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。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,至少是感到了安慰,感到了怡然。这就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。

      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,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,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,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,呼吸着这样的乐曲,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,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。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。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,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,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。你好像看到了一个含泪又含笑的中年妇人,她无可奈何却又是依依难舍地面对着你我的生存境遇。是的,摇曳,柴科夫斯基最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的音乐的摇曳感。有多少悲哀也罢,有多少压抑也罢。他潇洒地摇曳看表现了出来,只剩下了美了。这就是才华。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,是一种酒,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,成就了美的云霞。它是上苍给人类的,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。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。拥有了这样的礼物,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。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,珍惜生命,珍惜艺术,珍才华,珍惜美丽,珍惜光明。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。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 不了,在火里不会燃烧,在水里也不会下沉。这最后两句话是一首苏联革命歌曲的标题。原谅那些毫无美感但知道整人的可怜虫吧,他们已经够苦的了。

      我的惹祸的«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»中,我描写了林震与赵慧文一起听«意大利随想曲»。«意大利随想曲»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潮汐般的,波浪般的摇曳感与阳光灿烂的光明感。人生太多不幸也罢,浮生短促也罢,还是有了那么迷人,那么秀丽。那么刻骨,那么哀伤,有时候却又是那么光明的柴科夫斯基的音乐。那是永久的青春的感觉与记忆。这能够说是浪漫么?据说家们是把柴科夫斯基算做浪漫主义作曲 家的。1987年我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看到了柴科夫斯基的故居,在佛市郊区,在灌木丛下有一个白栅栏。可惜只是驱车而过罢了。缘止于此,有什么办法呢?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。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。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里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,莫扎特 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,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……只有柴科夫斯基,他抒的是我的情,他勾勒的是我的 梦,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。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热爱文学,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地你吃掉我。我吃掉你。我相信美的强大,柴科夫斯基的强大。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。普希金。莱蒙托夫的抒情诗的传统和屠格涅。契河夫的抒情小说的传统。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。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。我喜欢——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。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,只有在这种风格中,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,爱情的滋味,痛苦的滋味,艺术的滋味。柴科夫斯基是一个浓缩了情感与滋味的作曲家,是一个极其投入极其多情的作曲家。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,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。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——如歌的行板了。循环往复,优郁低沉,而又单纯如话,弥漫如深秋的夜雾。行板如歌云云虽然只是意大利语-Andante Cantabil口的译文,但其汉语语词也是幽美,符合柴科夫斯基的风格。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,题目就叫的口歌的行板»,这首乐曲是我的主人公的命运的一部分,也就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。冯骥才说是他本来准备用“如歌的行板”为题写一篇小说的,结果被"抢”到了头里。有什么可说的呢?大冯!你与柴科夫斯基没有咱们这种缘分。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来。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,我把柴科夫斯基看做自己的偶像与寄托。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。虽然年华老去,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,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,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……又有什么方法!如果夜阑人静,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«歌的行板»,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蒋过的泪水。只要还在人间,你就不会完全麻木。于是你感谢柴科夫斯基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      • 非常理解王蒙的感受, 他那一代人中有很多是苏联迷, 他们都热爱俄罗斯文化, 当然也就会对老柴情有独衷. 喜欢普希金的人是不可能不喜欢老柴的..
        • 你是个例外了?
          • 我也是烧柴的啊. 我不仅喜欢老柴, 还喜欢所有的苏联歌曲.
      • 说实在的, 人对音乐的爱好还是与人的经历有关的. 我自己可能是从小在军事生活的氛围中长大的, 因次有很多的革命浪漫主义情结. 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的所有音乐我都第一次听就觉得顺耳, 可能也是我无法真正喜欢伯拉姆斯的原因. 小资我不反对, 但没有豪气我就我佩服不起来.
        • 那你喜欢的老柴是豪情小资了?
          • 老柴谈不上什么豪情, 所以我也不佩服. 但至少是直来直去的, 要哭也象伏尔加河一样地滔滔不绝, 比扭扭捏捏的伯拉姆斯好....难道莱因河跟刘阳河一样是弯了几十道弯? :))
            • 人家不会哭天抹泪就叫扭扭捏捏? 很想看看你不扭捏的样子. :)
              • 我一般是不哭的, 郁闷了就来这儿砸砖.
                • 希望你经常郁闷着.
                  • 同希望,同希望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你们都喜欢被砸? 这种倾向不太健康啊. :P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嘿~~~,和-ro-ro同学联手欺负冬眠同学,冬眠同学都没哭。看来冬眠同学是冬眠了。。。。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唉呀,大事不好,偶给事情一眈搁,一旷古经典帖子就没了。没啥说的,删帖人,偶爱死你了。:P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小心, 据说TA是坏男人. :))))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关门~
        • 同意法师的观点。。。但,人的乐感还是可以被环境所改变,这也就是为何法师后来逐渐喜爱上勃拉姆斯的缘由。。。
    • 下不了,一下就好象要覆盖下好了的伯三。如何是好?
    • 没下成。